据新华社消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8月29日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的大部分关税违法,他所援引的法律并没有赋予其征收这些税款的权力。这一结果与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同年5月的判决完全一致,后者当时已明确认定特朗普的大部分关税不具备法律依据。不过,法院并未立即终止这些关税的执行,而是设置了至10月14日的缓冲期——此举的核心目的,是为特朗普团队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预留必要时间。
一、上诉法院裁决的核心观点与特朗普的回应

在此次裁决中,上诉法院法官以7票支持、4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明确认可了下级法院的核心结论:特朗普并无权力对全球范围征收关税。争议的关键焦点,集中在特朗普为其关税政策辩护时所援引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法官团队在裁决文书中明确指出,该法律从条款设计上,并未赋予总统“征收关税、税款或类似税费的权限,更不包含任何与征税相关的权力”。
基于这一认定,上诉法院直接驳回了特朗普“关税属于其紧急经济权力范畴”的核心主张,明确判定涉事关税“因违反法律规定而自始无效”。裁决结果公布后仅数小时,特朗普便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表声明,对该判决提出强烈批评。他在文中称上诉法院“带有明显的党派偏向性”,并将这一裁决定性为美国的“一场重大灾难”,甚至强调:“若此裁决最终得以维持,美国的主权与实际影响力将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二、非法关税的具体范围与不受影响的关税类型

此次裁决清晰界定了被认定为非法的关税范畴,主要包含两类:
1. “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即特朗普此前针对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税率在10%-50%区间的关税,以及对绝大多数进口商品统一征收的10%“基准关税”。这类关税的核心逻辑是“以关税反制关税”,但法院认为其缺乏合法授权。
2. “贩运关税”(trafficking tariffs):又称芬太尼关税,是针对芬太尼贸易链条设置的专项关税,其中对中国的税率为20%、墨西哥为25%、加拿大为35%。法院认定此类关税同样超出了总统权限范围。
上诉法院同时明确,若特朗普团队未在10月14日前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上述非法关税将在缓冲期结束后,正式失去法律效力与强制执行力。不过,有两类关税并未受此次裁决影响,仍将保持现行状态:
• 依据232条款征收的关税:涵盖钢铁、铝、铜三大品类(三者税率均为50%),以及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税率25%),这类关税的法律依据与紧急权力无关,因此未被纳入审查范围。
•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加征的301关税:税率范围为7.5%-25%,其制定依据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调查,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无关,故得以保留。
三、《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内涵与争议焦点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是一部已实施数十年的联邦法律,特朗普在其两届总统任期内曾多次启用该法案。从法律条文来看,它赋予美国总统在特定场景下的经济干预权:当面临“源自美国境外全部或主要部分、对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或经济造成异常且特别威胁”的情况时,总统可动用包括制裁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手段应对。
事实上,该法案并非特朗普专属工具——前总统奥巴马与现任总统拜登均曾援引它采取行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曾依据该法案对俄罗斯实施制裁;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又再次通过该法案对俄追加多项制裁。
但此次上诉法院在裁决中指出,这部紧急状态相关法律存在明确边界:“并未赋予总统广泛征收关税的权力”。法官们进一步解释,IEEPA的条款文本“既未提及关税(或任何与之同义的表述),也未包含针对总统征收关税权力的明确限制程序与保障措施”。特朗普此前推出全球关税时,曾辩称“贸易失衡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危害,属于法定的国家紧急状态”,但法院最终否定了这一逻辑,明确强调“财政权(其中包含核心的征税权)依法归属于国会,总统无权擅自染指”。
四、裁决的重大意义:经济与政治层面的双重影响

这一裁决的重要性远超单一政策审查,其影响已延伸至经济与政治两大领域:
1. 经济层面:波及美国与全球市场稳定
关税的本质是企业进口外国商品时必须缴纳的强制性税费,其税率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额与利润率,而设置关税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提高进口成本抑制国内企业对外国商品的采购,进而干预国际贸易流向。当前,各国均在密切观望美国最高法院是否会受理此案(从司法实践与舆论趋势看,受理的可能性较大)。在此期间,不少国家可能会选择暂缓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投资合作等事宜——若此类谨慎态度蔓延,很可能会 “抑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导致贸易流动性下降”。
2. 政治层面:或重塑总统权力与司法先例
从政治影响来看,裁决结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最高法院最终推翻联邦上诉法院的判决,选择支持特朗普团队的主张,将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司法先例——允许总统在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时,拥有比以往更激进、更宽泛的权限,这将直接改变美国“行政-立法”之间的权力平衡。反之,若最高法院维持原判,则会进一步明确总统权力的边界,强化“征税权归国会”的宪法原则。
五、后续局势走向:最高法院的关键角色与潜在风险

目前,该案件已正式进入向美国最高法院提交的流程,特朗普已通过“真实社交”平台表达了强硬立场。
从最高法院的构成来看,保守派大法官占据多数(9位大法官中,6位由共和党总统任命,其中3位为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亲自挑选),这使得其在立场上存在倾向于支持特朗普主张的可能性。但最高法院对“总统越权”问题向来态度谨慎:例如拜登政府时期,最高法院曾通过扩大“重大问题原则”的适用范围,推翻了民主党政府两项关键政策——对发电厂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为数百万美国人免除学生贷款债务的计划,核心理由便是“这些政策超出总统权限,需国会明确授权”。
若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关税非法”的裁决,将可能引发两大风险:
1. 金融与贸易动荡:一方面,外界会强烈质疑美国是否需要退还通过非法关税筹集的数百亿美元资金,这将对美国财政预算造成冲击;另一方面,英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是否仍需遵守2025年8月前与美国达成的双边贸易协议,以及当前推进的其他贸易谈判是否会停滞,都将成为未知数,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格局陷入混乱。
2. 特朗普的政治权威受损:若裁决生效,将对特朗普的政治影响力及其“交易撮合者”的公众形象造成沉重打击,可能影响其未来的政治参与空间。反之,若最高法院推翻原判,特朗普的政策合法性与政治声望将得到显著强化,甚至可能为其后续的政治活动积累资本。
来源:网络